二○○三年全球客家文化會議大會宣言
二○○三年全球客家文化會議企在二○○二年全球客家文化會議的基礎上,持續思考和開拓跨國客家公民交流合作的模式,以推動各國客家文化之永續成長,並為全球文化多樣性做出貢獻。
世界各國客家人應廣泛參與公共領域,並吸取、學習當地族群文化的養分,積極貢獻於當地國家之公民社會,將是客家文化日新又新、多元成長的動力來源。原鄉雖是祖先生命的源頭,但新故鄉的土地更加是客家子弟的家園,是客家新生命生根發芽、開枝散葉的天地。我們深刻認知,只有認同新故鄉才可能創造新客家,基於此一認知,我們達成了以下的共識,作為我們持續攜手努力的基礎:
一、客家的公共領域參與及貢獻
客家人應主動參與當地國內各種公共事務,交流社團經驗,客家社團之貢獻對象不應侷限客家社群,應以整體社會為對象。客家人的積極參與,即是促使當地國政府承認與重視客家及建立和諧族群關係的最佳方法。
二、客家的在地社區認同與國家認同
社區共同體的意識以及在地國家認同與客家認同可以並行不悖。客家族群付出的成果,應為社區裡所有不同族群共享,以創造出彼此包容、尊重與欣賞的文化。
三、客家特色與在地文化創造
客家文化與在地文化的積極交流、學習是客家文化成長的動力。我們不但要積極地以客家特色參與在地文化創造,也要吸取當地文化養分,使客家文化茁壯而開放出新生的文化花朵。如此,將會使客家文化變得更加豐富與多樣(the Hakka cultures)。
四、國際勞工、跨國婚姻與多元文化政策
1.移民及國際勞工方面:各地客家人可以民間組織的力量,督促當地政府重視移民及國際勞工的人權,以促成當地國家及社會採取多元文化的政策來面對所有的移民及國際勞工,並期望在各個社會政經層面的事務上,都能看到移民及國際勞工的積極貢獻。
2.跨國婚姻方面:婚姻移民(marriage migrant)是國際文化交流的契機,我們應促進政府透過國際交流合作積極保障婚姻移民的人權,並鼓勵移民積極參與國內公共事務,以為當地國家的多元文化帶來貢獻。
五、語言、傳播與多元文化政策
1.語言多樣性的維護可以促進多元文化的發展,我們應督促各國政府在教育及各種公共領域保障客家語言的使用權與教育權,確保其得以延續發展。
2.世界各地的客家人應建立母語的自尊與自信,透過各種力量,延續客家母語。
3.公共傳播是促進少數族群語言文化成長的重要工具。我們應促使各國政府保障並支持客家語言文化在廣電媒體上的使用及發展的權利。台灣政府排除萬難創立客家電視頻道的案例足為典範。
六、全球化之客家NGOs聯結
客家是跨國的族群,在世界各國作為少數族群的客家人,可以現代公民社會的NGO組織方式進行跨國之交流,並朝向國際非政府組織(iNGOs)的形式連結合作,相互支援。另一方面,客家非政府組織的跨國連結,可以成為客家居地國間建立友誼的橋樑,值得各國政府之支持與協助。
多元文化是普世價值,我們反對自我中心的文化霸權觀。台灣政府在客家文化政策的紮根努力,已豐富了台灣多元文化,全球客家族群更應積極推動文化多元主義,追求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