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海外客家故事一直是我想做的事,一方面是我接觸海外華人的研究,二方面則是對自身客家身份的探求。海外客家除了為人所熟知的大本營-東南亞外,其實遠在一萬兩千公里遠的北美地區也有一群勤奮打拼的客家人,他們有的移居二十年、四十年、甚至早在三代前便已經在此定居。這些客家人雖然身處異地,必須學習當地的文化與語言,吃著當地的食物,但是他們身上的客家血液並沒有讓他們忘卻屬於自己的文化。一些熱心客家事務的人開始起頭成立客家社團,他們在社團內推廣客家文化,老祖宗的生活、故鄉的場景被他們搬到異鄉來,他們帶著下一代,給他(她)們吃著籽柭,炒上一盤客家小炒,端上梅干扣肉,這些在台灣司空見慣的食物被他們原封不動搬到異鄉,他們也過天穿日,他們甚至也搞起桐花祭,這些在台灣看得到的活動,現在在海外也看得到。是什麼力量讓他們願意如此來做?在離鄉背井這麼多年他們還是最懷念這些味道。
作為海外客家集散大本營之一的美國紐約、華府與加拿大多倫多,從十八、十九世紀以來就已經有許多客家社團的成立, 目前在大紐約的地區客家社團有三個;一是美東台灣客家聯誼會,二是大紐約客家會,三是世界客屬總會美東分會,這三個客家社團都有其基本會員,當然有些會員積極參與海外社團的活動,一部分會員是重疊的,每個社團每年都會舉辦中國節目的慶祝活動,會員可選擇不同的時間地點參加。客家鄉親們除了參加社團的大型活動之外,平常的活動也很頻繁,例如鄉親們利用週末的時間,相約到某人家裡相聚,一家一道客家菜,每家都把最拿手的佳餚與大家分享。客家朋友的相聚,其目的不在吃喝而是「打嘴鼓」,大家閒話家常,天南地北無所不談。大家所談的話題最多還是故鄉的事物,這說明客家人思鄉的情感最濃,愛國愛鄉的思潮,不會因時間地點的不同而改變。另外還有「世界客屬總會美東分會」,有十多年歷史,該會結合紐約中國城傳統僑社的客屬鄉親,以及來自台灣的客家人,因為位於中國城內,經常參與傳統僑社的各項活動,該會每年春宴,一定邀請支持中華民國的僑團領袖參加。此外,在大華府地區也有「大華府區客家同鄉會」,他們不但定期辦理客家相關慶典,甚至還邀請客家青年學子參與會務,讓在海外的客家第二代,從小就能接觸客家的文化與事務,即使白天所接觸的盡是西方文化,但假日或特殊節日都能和全球各地客家人零時差的感受客家文化之美。
既然這些客家人已經身在異鄉,為何又需要在意故鄉的文化,身處異地不就該融入當地文化?是什麼樣的信念讓他們對客家社團的活動保持熱情?在這樣的一個發想下,2013年的6月20日,我踏上了築夢之旅,我的目的地有三站,分別是美國紐約、華府和加拿大多倫多的客家,這一路的未知讓我也好奇他們對於自己去到海外是否有過懷疑?就這樣我開啟了追逐他們的築夢之旅。
姓名:陳昌宏
補助類別:其他